6年后,我又用回了 Mac

个人笔记本使用体验回顾

回想起来,在我拥有一台 Mac 之前,一共使用过:

  1. HP Pavilion (2007年)
  2. ThinkPad R400 (2010年)
  3. ThinkPad X220 (2012年?)

这三台 Windows 笔记本电脑,说起来也各有故事。

其中的惠普笔记本,是我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去香港中文大学上学了,帮我代购的。那时候的校园优惠外加香港的电子产品进口价格优势,大概为我省下了一两千吧(当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毕竟花的父母的工资)。但惠普笔记本当时真的很糟糕,爆发了“显卡门”,实际上是搭载的英伟达独显虚焊导致的,我是中招者。我在武汉的广埠屯电脑城卖掉了它的尸体,应该是没有卖一个好价钱。从此以后,惠普笔记本一生黑。

不过作为一台电脑它还是帮到了我,学习作业自然不必说,我还用它剪辑了一部长达90分钟的学生电影长片,是我们的社团活动。而且,在空闲时间,我开始给《计算机应用文摘》供稿(就是在这时,我联系上了 Ubuntu Tweak 的作者图拉鼎,成为了网友。几年前我们终于线下见面,而今又成为了家相隔不远的朋友,这是后话),并缴纳了人生中的第一笔个人所得税(是给老家重庆的,因为杂志社在重庆)。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供稿11篇,并且还有一篇得了科协的某个比赛二等奖,又得到额外的一笔奖金。这些钱加起来,一共有接近7000块,对于一个2000几年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巨款。

或许它确实被我用得太狠了,赚到这些钱后,它就挂掉了。我只好把这些钱用来买了新电脑,ThinkPad R400。这是一台看起来厚重又皮实的笔记本,体现了 ThinkPad 当时的设计理念,当时联想收购不久,仍然具备 IBM 的设计风格。这台电脑我没用多久,就毕业了,我把它送给了我妈。我妈也是从那时候起,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作为一个重庆人,她不大会说普通话,但她重新拿起《新华字典》学习了拼音,成为我们家里为数不多的能用拼音流畅打字的人。

之所以能送给妈妈,是因为我拿到了百度的 offer,并且是我十分感兴趣的搜索部门。公司入职就发了一台 ThinkPad X200,非常轻薄且可靠。到此为止,我几乎已经体验到了当时最佳 Windows 笔记本,回想起来,似乎并无怨言。

不过,我渐渐发现,公司里有很多人用的是 MacBook Pro,多为一些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了解到,这些看起来更精致的笔记本,拥有更好的屏幕和似乎被很多人称赞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越来越多使用 ThinkPad 的产品经理和后端工程师等同事询问行政和 IT,我们可以用 Mac 吗?后来好像还问到了部门老大那里。一个通知下来,大家都可以随意选用电脑型号啦,喜大普奔!

出于对产品本身的好奇心,3年换机时间到了以后,我赶紧申请了一台 MacBook Pro (Retina, 13 英寸, 2013 年初机型) 。它的一体成型铝金属机身和首发的绝对超越时代的视网膜屏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ThinkPad 相比之下是如此粗糙的感觉!但是,ThinkPad 仍有优点,比如小红点,比如重量等。不过,就这样,我成为了 Mac 和 Windows 双修用户。之所以是双修,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拥有一台被我不断升级的“忒修斯之船”台式机,这个爱好被我保留至今。

2016 年,我离开百度,开始和同事、朋友一起创业。当时苹果发布了 12 寸的 MacBook,也是苹果最短命的 Mac,仅发布了 2015-2017 三款。我当时拿到的是 MacBook (Retina 显示屏,12 英寸,2016 年初) ,它将 Mac 带到了一个极致轻薄的程度,至今仍没有 Mac 产品超越了它。但是,由于 Intel m 系列芯片羸弱的性能,它很快就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到了明显感觉速度会影响工作的程度。

在第一次使用 Mac 的周期里,我一共过:

  1. MacBook Pro (Retina, 13 英寸, 2013 年初机型)
  2. MacBook (Retina 显示屏,12 英寸,2016 年初)

我当时了解到微软研发了自己的笔记本产品线,Surface。出于好奇,我在2017年12月,斥巨资购买了一台 Surface Book 2。它是一台屏幕可以拆下来当平板用的设备,键盘里却有一个英伟达独显。设计非常奇思妙想,但小毛病很多非常让人头疼,并且它也比较重。最终,我决定卖掉它,购买一台更轻的笔记本电脑。

2020年7月,我闲鱼卖出了 Surface Book 2,几乎是对折。但我只需要花5000多块,还没有花光卖出所得,就能买到一台 Ryzen 4800U 的联想小新Pro 14寸。当时觉得,天呢,我是上了微软的什么当!当时从独显换回核显,有些疑虑,还因此做了个评测视频,没想到播放量还不错,也是一个小小的做评测视频的尝试(当时疫情期间也无聊,大概花了我1天测1天拍1天剪的时间吧)。好像也是我目前为止做的最后一个视频节目。

由于这个价位的轻薄本价格亲民且用料足,二手非常保值。后来我又换用过联想Yoga 13s(Intel版)之类的。这个时期两边的 CPU 其实也都非常接近,硬件上实在也没什么好讲的。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这个时间段,Windows 笔记本里“2.5K/3K屏“才成为很多办公轻薄本的标配(以上这几台都是)。Windows 能够进行 200% 缩放,显示效果也对标了苹果的视网膜屏幕。而普及这一点,却比 Mac 晚了至少 7 年!

2021年10月,在前面两个轻薄本各用了半年的情况下,我又发现了华硕 ROG 幻 14 这个产品。核显轻薄本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我对图形性能偶尔会有一点要求(比方说打个文明6之类的“小”游戏?)。当时已经决定离开北京来杭州,为了搬家方便,我卖掉了台式机。再加上当时已经有深度学习的风潮了,我想我或许能用独显来学习(我学习了吗?前不久是用来跑了 llama 和 ChatGLM 的!)。因此过去两年,我都是用的它,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如今换回了 MacBook 之前,我又使用了这些笔记本:

  1. Microsoft Surface Book 2 i7-8650U + GTX 1050 2G(2017年)
  2. 联想小新Pro 14 Ryzen 4800U 16G (2020年)
  3. 联想Yoga 13s i5-1135G7 16G (2021年)
  4. 华硕 ROG 幻 14 2021 Ryzen 5900HS 16G + GTX 3060 6G (2021年)

如今为什么换回 Mac?

在杭州的两年里,我每天走路上下班,背包里装着幻 14。

要说各个方面,我其实对它挺满意的。今年发售的幻 14 2023 款,Ryzen 7940HS + GTX 4060 的配置更是特别好,但我如果继续用 Windows 的话,我还是会因为“够用”而做一个等等党。

其实,5900HS 在台积电 7nm 的工艺加持下,能效比已经挺不错了。我在开会时常常把它置于 Windows 11 的省电模式,并关闭独显,通过牺牲一些性能可以实现大约 5-8 小时的“开会使用”续航。

更不用说,3060 显卡直到今天,玩游戏都是相当“够用”的。

真正让我对 Mac 重新产生兴趣,是因为看到老婆每天用着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13.3寸(我也偶尔拿来用用),不亦乐乎。她经常问正在“修电脑”的我:“你为什么成天都在修电脑?”

是啊,Windows 的小毛病太多了,特别是 Windows 笔记本。什么“现代待机”导致的睡眠问题,还有 Windows 给你的自由过了火,模糊了玩电脑、修电脑、用电脑的界限。另外,我作为一个业余编程选手,经常需要用 WSL2,Docker 之类的。以及为了在电脑上运行移动版应用,我还需要使用 WSA,虚拟安卓。这些东西加一起,都会让 Windows 显现出“什么都可以,但又有点累”的感觉,而且经常会遇到莫名其妙的 bug,在排查的过程中,不是你在玩电脑,是电脑在玩你。

终于,在 Mac 用户不知修电脑为何物的“何不食肉糜”的建议下,我决心要换成 Mac 试一试了。

几天前的一个早上,看完苹果突击式的”可怕的快“万圣夜发布会,然后纠结了两天配置,终于下单了”丐版“ M3 的 MacBook Pro 14 寸 24G + 1T 版本。

新的 M3 芯片 MacBook Pro 14 用了几天感觉如何?

具体的感受非常多,接下来还应该有一篇日志详细说明。今天就简单记录几点感受:

  1. 就像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6年了),但刘海额头真丑
  2. 苹果芯片,光荣归于ARM,光荣归于台积电,环保节能又性能强大
  3. 要是再轻一点就好了,不过也还好!
  4. 全家桶加一起体验太棒了,商业策略和产品、技术的三重胜利啊
  5. macOS 和 iOS 的融合肉眼可见地开始了
  6. 告别电量焦虑
  7. 希望它真的成为我的“生产力工具”!
  8. 写作本文,用掉了 10% 的电量(大约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