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时候,一个朋友突然问我,电脑为什么仅凭0和1组成的数据,就能实现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功能呢?这个问题是如此基础,以至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甚至日常根本不会去思考。当我从头脑深处回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艾伦·图灵给出的。
艾伦·图灵在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一个英国的公务员家庭,从小就对数学、哲学乃至物理、生物学这些学科表现出强大的天赋。1936年,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图灵在论文中给出了被称作“图灵机”的概念。而图灵机的原理,就是这个朋友问我的问题的答案。
在那个时代,电子计算机还没有诞生。但模拟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应用,这些笨重缓慢的机械式计算机往往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设计的。图灵思考的问题是,可不可能存在一种通用的机器,能够解决任何数学计算上的问题?
“图灵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思想:通俗来说就是,图灵发现,各种计算都可以分解为有限种类的操作。合理地设计这些有限种类的操作,就可以让这些操作单个来说足够简单,并且能通过合理的步骤组合,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图灵自己设计了一种实现方法,被称为“图灵机”。后世又出现了各种解决方法,各种各样的类似图灵机。而本质上,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图灵机的具体实现。现代电子计算机就是这样,把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一直拆解到不能再简单的由0和1组成的有限种类的指令,一条一条执行,实现复杂任务的。
凭着对机器计算原理的深入理解,图灵在1939年被英国皇家海军征召。他指导团队使用机器计算破解了德国纳粹的密码系统,为英国海军赢得了极大的情报优势,改写了二战历史。这是电影《模仿游戏》的主要故事情节。
之后,图灵又为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贡献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圆满回答了“机器会计算吗”这个问题后,他开始研究一个更困难的问题:“机器会思考吗”。
图灵在哲学上倾向于形式主义,他还曾经和维特根斯坦进行过辩论。因此对于图灵来说,“机器会思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既然人类都不清楚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智慧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当然没办法从本质出发判断机器会不会思考。图灵认为,如果一个机器给人一种它会思考的感觉,人们就可以认为机器会思考。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看起来这样并没有正面回答“机器会思考吗”这个问题,但对于产业界来说这个答案却十分有用。它给出了人们研究人工智能的方向,也就是实用性。如今,哪怕不能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我们仍然把它叫做人工智能(比方说苹果公司的Siri)。图灵的见解,无疑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的答案之一,并且它正是半个多世纪以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准则。
不过图灵并没有活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时代,他的许多想法都没有机会亲自实践。而历史却证明了图灵在这两个十分基础、十分关键的问题上的准确而简洁的远见。
图灵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被英国政府迫害致死,1952年,仅41岁。
如果再活40年,图灵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说不定还可以活到人工智能初露端倪的时代。而他死时,计算机还是笨重庞大的真空管计算机,人们对于计算机能做什么还不是很清楚。但如今人们所拥有信息时代的这一切,全部都是基于图灵给出的这两个答案。
所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就叫“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千禧年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联合请愿十余年,最终在2013年使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赦免了艾伦·图灵在1952年因同性恋所获得的罪名,但死人并不能因此复生。
2015年,图灵的家人将5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递交英国政府,要求赦免历史上49000个和图灵一样因同性恋而获罪的人。2017年,艾伦·图灵法案生效,49000个冤案昭雪。
图灵本人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半个多世纪,又以这样的方式,推动历史进步了一点点。
而英国政府,包括目睹了这一切的“超长待机”的女王可能也从来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受迫害的天才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掌握了以图灵所奠定的核心科技的美利坚合众国,渐渐代替了大不列颠帝国,成为了世界霸主。历史总是会以它自己的方式进行嘲讽。
我今天才突然发现,上周六恰好是图灵的生日,那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恰好问了我一个问题,是需要讲图灵的故事才能回答的。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