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盗版回忆录

我们真的需要盗版软件吗?

盗版,盗版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所在的乡镇小学第一次引进电脑。看起来好像都是二手的,牌子倒不小,都是IBM的某种一体化设计机型(先进吧,那时候就有一体化的小机器了,最近有些厂商也在回归一体化设计了)。使用的MS-DOS操作系统,也装有Windows 3.1,不过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从那时候开始,电脑逐渐以学校和办公室为中心,普及开来。到现在,我所在的这个迷你小镇(在籍人口只有10000多一点,常住的成年人更少了),最保守估计也有不下30台个人使用的电脑。由此可见我国家庭电脑的普及程度。

在DOS时代,还没有学过英语,我却不得不记忆很多命令,包括很多软件的名字。还玩着很多DOS游戏,虽然看不懂英文,但是都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开始游戏。由此可见DOS实际上也是非常简单易学的,13岁孩子的智力都能应付。有时候,某个游戏在某些机器上没有,老师就用一张软盘拷贝过去。“软件”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电脑都大同小异,而电脑能不能做什么事,也就是“功能”,却因为软件的不同存在巨大的差异。

后来了解到计算机的历史,知道了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传奇经历。盖茨看到了软件蕴涵的巨大价值――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硬件性能将会越来越趋同化,而软件将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在软件贫乏的年代,盖茨就打起了买卖软件的主意,并最终主导了整个软件产业。

此后在了解计算机的过程中,时刻没有脱离过微软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Windows一度成为“操作系统”的代名词。而且打心眼里信赖和佩服微软公司。当面对因为“非法操作”和蓝屏而变得一团糟的系统时,利用从电脑城的小摊小贩那里买来的盗版光盘重装Windows系统就成了一个需要掌握的技能。

一次次重装中,电脑也更新换代了。新闻说,微软出了Windows 2000,微软出了Windows XP,一次次向小贩索要新版的Windows的情景历历在目……

现在,一摞摞废旧的盗版光盘还堆在角落。一个个昂贵的名字赫然在目:Windows,Office,Adobe,Visual Studio,3D Studio MAX……而当初购买它们的价钱加起来,恐怕连一张零售版的Windows XP也是买不到的。

盗亦有道?

令我映像最深刻的是一个叫“飞翔鸟软体工作室”制作的盗版软件合辑。内含网页版导航菜单,各种软件都是破解到位,汉化资源也很丰富。打开导航页,就能看到一篇名为“盗亦有道”的序言,大意是说,在我国人均购买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国人不得不通过盗版软件学习电脑知识,唯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于是这样的“盗”也是有道理的。相信这是当年乃至如今很多人使用盗版软件的最广泛的理论基础。

国人使用外国商用软件/共享软件三部曲:安装原版,破解,汉化。后来又出现了打包党,将汉化+破解的软件重新打包一次安装成功。令人映像深刻的是吕荣达的PartitionMagic系列和hanzifly.org,据说这个汉化作者传播了PM的盗版后,非但没有得到该公司的控告,反而伸出了橄榄枝,甚至想要雇用它。盗版软件发展到这里,已经形成了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但这个链条的锚点却往往不在我国,而是国外非营利性的破解骇客组织(Cracker)。

当年最大的谜团,就是微软公司明知中国有上亿台电脑正在使用盗版的Windows系统,而微软却对此没有任何动作。我们甚至知道,在微软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微软在大中华地区的营业额在全球总额里显得十分不成比例,如果除去台湾的营业额,剩下的就更少了。这个大大的谜团,一直伴随着中国盗版软件产业的发展。而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微软看中了中国这块最广大的市场,以盗版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不费吹灰之力,不花一分钱广告费(事实也是这样,直到XP 发布的时候,才看到微软的广告),就牢牢抓住了比整个欧洲还要多的用户。今天看来,微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而从互联网时代开始使用计算机的用户,甚至从来没有在电脑城小贩手里购买盗版光盘的经历。在政府多次的严厉打击之下,加上刻录机已经成为标配,盘片白菜价,盗版光盘产业已经奄奄一息了。盗版光盘死了,盗版软件还活着,盗版产业也还活着。传播介质从光盘这样的实体,到传播成本很低的互联网,盗版产业的营利方式也从以前的直接买卖变成了广告传播媒介,也就是打包捆绑插件之类的――几曾何时,“流氓软件”就是这样泛滥的。

于是,盗版软件在我们这个国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可以在每个家庭,每个学校,甚至是每个办公室看到盗版软件的强大身影。这个情况在后来对品牌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得到一定缓解,OEM成为大家获得正版软件的最主要渠道。而在这样的情形之中,外国的计算机软件产业依然没有因为我国盗版的猖獗而得到多大的负面影响,依然蓬勃发展。

回过头来,“盗亦有道”的设想实现了吗?我们看到的却是和预期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个个知名的国产软件倒下了,曾经的国产软件巨头金山、豪杰、江民等,如今已经称不上“巨头”,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和风险,甚至一度徘徊在倒闭的边缘。有一段时间,国内软件界还掀起了“共享软件”热潮,企图在盗版的夹击之下找到一条推广与销售的捷径,但也最终因为不敌盗版的廉价和方便而破产,只有极少数功能优秀的软件脱颖而出。

有人把国产软件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盗版软件,这与“盗亦有道”思想背道而驰。但在中国软件发展的历程中,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需要大量吸收国外软件的经验,甚至需要以此为平台培养起一批用户,才能实现计算机的普及;另一方面,却找不到方法保护国产软件的发展,使得国产软件在廉价的国外软件盗版面前失去了优势。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早期的某些盗版组织,甚至是现在的盗版软件论坛,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自律准则――不准讨论国产软件的破解、盗版。这个以“爱国主义”为由的准则,很难说究竟是有助于使国产软件免于被盗版,还是反而让盗版的外国软件轻而易举地就将国产软件淹没了。

国产 vs 盗版

谈起国产软件,事实上它的辉煌永远地留在了DOS时代。在9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最先接触到它的往往是30~40岁(当时的年龄)的人,除了真正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最大障碍还是语言。这种情况下,国产软件应运而生,为计算机的普及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

DOS作为一个以字符界面为主的操作系统,满屏的英文令许多中国的初学者望而生畏,而英文命令更是难以记忆。国产软件正是始于着手解决DOS的中文显示和输入问题,比如CCDOS/UCDOS,甚至还为此专门开发了汉字显示卡!各种中文输入法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五笔字型正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WPS/CCED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一度成为中文电子排版的业界标准。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多媒体,电脑最大的用途就在于办公――也就是文字处理。于是,真正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除了DOS这个操作系统以外,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国产软件。而由于盗版市场尚未成形,人际传播的盗版数量十分有限,加上计算机技术还属于垄断资源,国产软件产业的前途一篇光明。

文字这一自然的门槛,为国产软件的发展创造了“绝后”的契机。如果说当年是“国产软件一统桌面”,也是毫不含糊。事实上,如果DOS继续占领着桌面市场的话,以中华地区的技术实力,作出一个完整的不逊于DOS的操作系统应该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缺乏前瞻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Windows这一个杀手级操作系统。当Windows 95万众瞩目发布的时候,国产软件的警钟也敲响了,微软这个巨兽正飞奔而来。

早期流入国内的Windows 95还是英文版,CCDOS的创始人严援朝创办了四通利方公司,开发出了Windows环境下的中文系统。这个标志性的事件,预示着国产软件靠“文字”吃饭的历史即将结束。接下来,微软毫无悬念地发布了中文版的Windows 95,拥有近乎完美的中文支持。至此,以汉化和中文处理为支撑点国产软件产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震荡。

WPS和CCED这些老牌的办公软件,在DOS时代是非常具有技术实力的,可是面对完全陌生的Windows环境,他们的作者还要重头学起――而且显然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他们在DOS下的造诣。当通过盗版渠道流传开来的MS Office系统已经大行其道的时候,Windows版的WPS和CCED才慢吞吞地发布了,然而界面简陋,功能不完善,明显不如Office,令老用户大失所望。基本上老用户都投奔Office而去――当然是盗版Office。由于Windows出色的多语言设计,中文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20世纪的最后一段时光,正是国产软件惨淡的日子。CCED发布了第一个Windows版本,也是最后一个版本,CCED2000后就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而WPS的作者求伯君,更是作出了国产软件史上的壮举――变卖自己的豪宅和其他一些值钱的财产,为金山软件注入400万人民币,1995年的金山公司已经在倒闭的边缘,求伯君的这一举动促成了WPS 97,也就是今天的WPS Office的前身。此后,金山公司尝试在多个领域发展,办公、教育、娱乐、游戏,虽然屡屡不顺,甚至可以说“苟延残喘”,但毫无疑问它是国产软件巨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奇迹。

国产软件正是被微软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我们可以责怪国产软件的反应迟钝,但是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Windows发布之初,国内是很难得到关于Windows编程的技术资料的。另一方面,国产软件的“高起点”也是它脆弱的关键,几乎看不到底层工具的国产软件,都是高度的应用化产品,而一旦他们生根的土壤(操作系统)发生变化,它们的生命也很快终结。

关于国产软件的兴衰故事还有很多,比如KV系列杀毒软件,由DOS时代的霸主地位(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霸主地位,全球排名都无可撼动),到如今的英雄末路,也同样令人唏嘘。而不满于xine解码器的效能低下而自起炉灶的豪杰超级解霸,也同样由于模不准用户的需求而江河日下,当年可是一统江山的播放器(其自主创新的技术含量绝非现今占有率很高的一些打包党将开源解码器再封装的播放器能比)。国产游戏的经典之作《仙剑奇侠传》,也是在迈向Windows 平台这一步摔了个大跟头……一面面国产软件的战旗就这样倒下了。

这其中的奥妙,或许值得市场学家细细深究。最初的Windows平台的国产软件有一些列通病,比如界面不友好,甚至故意把界面弄得很花哨(并非漂亮)而用户体验极差,或者不遵守一些惯例等等,都让国产软件给人留下了品质低劣的印象。对新技术的一向反应迟钝,又成为国产软件难以打翻身仗的病根。后来甚至发展到华而不实的吹嘘,营销手段的滥用等等,进一步加剧了国产软件的畸形化。有一段时间,我将国产软件彻底逐出了我的桌面。

国产软件的衰落,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的形成,国产软件的历史有关。而另一个方面,早期的无节制的纵容盗版,使市场急剧恶化――当盗版 Windows光盘如潮水般涌入国内,盗版Office和许许多多昂贵而功能强大的外国软件能够以几块钱的代价入驻你的电脑桌面时,一切市场规律,市场法则,公平竞争都不在了。面对微软的技术垄断和盗版软件的市场垄断,国产软件还有什么还手的机会呢?甚至一个优秀的,很有市场潜力的国产软件也难逃被盗版的命运时,国产软件还有什么生存的空间呢?

其实盗版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国内软件厂商的关注。加密是堪忧的国内法律环境下唯一的自救措施,经典的KV系列的加密措施使KV一度成为正版率最高的国产软件,但破解永远只是时间问题。而我作为一个实实在在通过盗版软件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计算机用户,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点:盗版软件毁掉了国产软件产生的土壤,同时又开辟了这个星球上最广阔的潜在软件市场(在正版成为常态之前还是潜在的)。或许,这就是当初权力部门没有把盗版斩尽杀绝的一个原因?

如今的国产软件产业,纷纷转向了盗版风险较小的互联网市场。网游、即时通讯、网站,成为国产软件正真的立足点。然而在那样一个惨烈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国产软件业界,同样继承了浓厚的江湖气息,对版权的漠视,习惯性的内容拷贝不留链接,虚假内容,搜索引擎欺骗,口水仗……这一切同样让国产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布满阴云。回顾着国产软件伴随着盗版软件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相信业内人士比我这个普通的用户,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盗版没有杀死国产软件产业,却给它留下了难以治疗的病根。

盗版和教育

个人计算机被引入国内后,出现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由此催生了教育产业的新门类――软件教育产业。

除了从小学开始的计算机义务教育,还有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读物,各种计算机培训机构等,这些构成了我国庞大的计算机教育产业。计算机教育为计算机厂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消费者和开发者,说它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心脏毫不为过。

但当我们细细审视我们从底到高的计算机教育内容,联系到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中学学习Office,Flash 制作,Photoshop,Frontpage等等;大学里学习的是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这些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起到的是普及计算机知识的作用,然而“普及”的这些软件,如果都是正版的话,一般的家庭用户是没有几个人承担得起的:基本上都是企业级的专业应用,动辄上万元的售价。而且还基本上都是微软的主打产品。

而市场上销售的面向个人爱好者的一些软件入门书籍(和学院里的专业书籍还是有差别的),也基本上是以企业应用为主。这反映出一个事实上也是如此的问题,爱好者们平时玩的软件都是企业级的应用。这些软件的价格是个人无法承担的,这些软件面向的对象也不是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个人。

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也并不乐观。计算机专业学习昂贵的企业级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教材或者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使用软件 ”,而不是“使用技术”。举个例子来说,甚至有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只知道构建网站用IIS,却不知道Apache是何物;有同学知道用Visual C++开发软件,却学习GCC都很困难。

有个老掉牙的说法,不知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了软件教育这个环节的搅和,我国软件产业盗版泛滥的现状,也不知道是由于盗版泛滥引起了软件教育偏爱昂贵的软件,还是由于软件教育偏爱昂贵软件,推动了盗版的发展。

我们现在抱怨国产软件在微软的道路上走得太久,难以回头:网上银行清一色只支持IE(使用ActiveX),网站主机绝大多数都是Windows,流行文档清一色Word格式……这也苦于开发者和决策者,他们在学校接受的全是Microsoft Only的教育。更多的用户,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使用的Windows和Office是需要他们付费的。

回过头来,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没有盗版是万万不行的。没有盗版,中国千千万万个乡镇学校的孩子就会因为学校支付不起授权费用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机会,没有盗版,中国千千万万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没办法学习他们的课程甚至毕不了业。但这个问题,也仅仅限于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计算机教育的课程改革在进行中,其中就有改变以前的微软倾向。普及教育应以免费软件和国产软件为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而同时又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始摆脱过去的微软独大倾向,向开源社区学习技术。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欣慰鼓舞的。新一代的软件人才,正在改变我国软件产业的面貌。

(原文发表在《计算机应用文摘》2008年12月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