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子游戏个人史

和所有八零后(88年左右)一样,我的童年和电子游戏关系密切。不过就我个人来说,也说不上多密切。但回忆起来,还是可以说一大堆,于是想记下来。

一 童年:山寨家用机和山寨掌机

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很多家里就有了小霸王学习机(想来不太可能是任天堂FC/NES)。在我三岁左右的时候,在邻居哥哥,还有另一个邻居姐姐家里都看他们玩过《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之类的游戏。我也央求要玩一玩,但是玩几下就死了。这种有趣的东西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幼儿园的时候,小镇上有了一个游戏厅,里面有几台街机。如果没记错的话,街机里应该是街机版的《魂斗罗》和《合金弹头》之类的。我和小伙伴们去玩,被我妈逮住过,被打屁股以后再也没去过。记忆深刻的是,游戏里和美女接吻可以回复HP。

上小学的时候,玩过同学的山寨掌机,上面有俄罗斯方块、打砖块、赛车之类的游戏,还有一些不同型号的叫不出名字的山寨掌机。由于在小镇上的学校,那个时候还没有见过GB、GBC之类的。有一些山寨的电子宠物也出现了。

不过,童年的我对这些电子游戏产品不甚感兴趣。那时候我的生活中主要有两个乐趣,一个是去家后面的小溪里抓螃蟹抓鱼,去田坎上割折耳根(鱼腥草),以及翻爸爸书柜里的书。

二 小学:DOS游戏和《星际争霸》

直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学建了第一个微机教室。那些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低价收购的IBM商用一体机,挺小巧精致的。电脑里有各种DOS游戏,印象深刻的有F1赛车,七喜大冒险,还有一个山寨的超级马里奥DOS版。从那时候开始,电脑开始吸引我。

爸爸早在94年或95年就斥巨资买了一台二手的286电脑,但是我一直没感兴趣。直到学校有了机房,才开始经常用爸爸的电脑,那时候主要是两件事:练习打字和使用DOS、BASIC,看的是谭浩强写的教程。在那段时间里,我觉得计算机技术本身比游戏更能吸引我,不过小朋友的智力有限,能用BASIC写个帮爸爸算班级平均分的小程序已经是极限。

六年级和初中的时候,小朋友们经常在机房里和年轻老师们一起玩《星际争霸》。我也偶尔去玩,并且因此《星际争霸》成为我最喜爱的游戏没有之一。但是虽然时过境迁,我依然和当年一样,没什么技巧可言,永远是菜鸟级的。但《星际争霸》是第一个让我领略到电子游戏魅力的游戏,估计它出到第10代(动作那么慢,看上去相当不可能了)我还是会买的。

那时候,小镇上买电脑的家庭也多起来。大家都互相认识,有的叔叔阿姨知道我懂一些,会让我去帮忙弄一下新买的电脑(好人从小做起)。因此我也接触了很多那个时代的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风云》《剑侠情缘》之类的。但我依然对这些游戏,不是很有兴趣。

三 初中:文曲星上的《英雄坛说》

为了学英语,初中的时候买了一个文曲星。那时候它可不便宜了,我记得要一千左右。文曲星上可以编程,这也是吸引我的原因,我甚至在物理课讲声波的时候,用BASIC写了一个演示多普勒效应的程序。

文曲星上有个用BASIC编写的RPG游戏叫《英雄坛说》,这竟然是我玩过的第一个RPG!我打开过源码,但是看不懂。当时甚至想,自己都会画多普勒效应的演示了,说不定还能学会游戏开发呢。但是这个想法,不了了之。初中少年的兴趣太多,加上我这个性格,没能真正深究下去。

那个时候对知识的好奇心远大于对游戏的好奇心,于是整个初中,能记得的游戏,竟然只是这个文曲星上的《英雄坛说》了。

四 高中:补《仙剑》,被《轩辕剑》感动,Palm手游先锋

高中来到了城里,第一次见识了同桌女同学的GBA,玩《耀西岛》和《合金弹头》《牧场物语》之类的。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掌机,而且和小时候玩过的《超级马里奥》是一个公司,大名鼎鼎的任天堂。

我高中的生活,也是没怎么玩游戏的。不过那个时候,网吧很流行。CS、传奇(?)之类的都是那个时候的热门网游。也是老师和家长们心中的恨。

有一次和爸爸逛街,看到了掌上电脑的专柜。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智能手机,但是有PDA(掌上电脑)这个概念。被联想出的一款PDA坑了以后,我换了一个Palm Zire。后来又换了Palm Zire2。以此成为了掌上电脑爱好者。

那时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去网吧逛Palm论坛,TomPDA、Hi-PDA都是当时很热的论坛。下载各种应用,甚至自己研究SDK。也尝试了不少Palm上的小游戏。记忆深刻的是PopCap出的一系列游戏,其中《宝石迷情》直到今天仍然是手游界的殿堂级作品,衍生出了无数畅销游戏。这个前手游的时代,我很有幸经历了一点。

高中暑假,补习过《仙剑》,还第一次购买了正版游戏《轩辕剑外传·苍之涛》。了解了大宇软星和多魔工作室的传奇经历,也被游戏里的情节所感动。性急而缺少游戏经验的我,打通这些游戏主要是靠《金山游侠》。

凭着一张TNT2显卡,玩《苍之涛》没有卡得没法玩,已经是谢天谢地。那时候总是对着3D Mark里的绚丽的卡成幻灯片的画面空感叹。

五 大学:同学的NDS,《传送门》《文明5》

大学遇到了Blade同学,他是忠实的“任豚”。于是他手中的NDS成了传教工具,几款马里奥游戏和火炎纹章,就让我从路人转粉。那个时候面对室友的PSP,我是坚定的索黑,因为上面的游戏我都不感兴趣。

大一大二社团活动比较多,也没多少时间玩游戏。男生宿舍里流行的DOTA,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我可是星际争霸的粉丝!)。可是号召同学一起玩星际,号召不起来。于是看电影和美剧是我比较多的宿舍娱乐,那个时候追着看《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也是极大的乐趣。

大三在南方实习的时候,等待那么多年的《星际争霸2》终于放出了!和实习的小伙伴一起玩通了试玩版,笔记本烫死人。心里有久违的感动。

大四比较闲的时候,发现了《传送门》和《文明》系列游戏是我的菜。因此也知道了Steam平台。那时候还是买不起正版,但后来通过Steam平台入了不少喜欢的游戏,都是趁打折的时候入的。

还补习了一些经典游戏,例如我特别喜爱的《家园2》。

虽然这时候还兴起了LOL之类的,但那也始终不是我的菜。

六 工作以后:PC游戏只剩策略类,平台游戏才是最爱

说了那么多已经能看出我不是一个重度游戏玩家,但其实我玩的还算是 Hardcore 游戏。

工作以后,我也很少把大块的时间用来玩游戏。但相比于以前对游戏浅尝辄止的态度,我现在对游戏的体验程度和电影是不相上下的。

对我来说,游戏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益智,享受一种解决问题的奖励;另一种是以游戏的方式体验故事,这比电影更深入灵魂。

不怎么喜欢网游,大概也是因为个人性格稍微有点孤僻的原因。其实《传送门2》的双人闯关模式我就玩得很开心,也许人再多点的游戏就不行。

因此我喜欢玩的游戏仅限于两类:策略类和欧美RPG。

策略类包括像《星际争霸》这样的即时战略,也包括像《Kingdom Rush》这样的塔防,也包括《文明》这样的。欧美RPG主要是和日式及国产的回合制打怪升级类的RPG区别,代表包括《古墓丽影》。而 BioWare 制作的《质量效应》系列更像是结合了日式和西式 RPG 的精华。

像我这样的玩家,在现在这个时代,其实挺郁闷的,因为潮流看起来是手机和网游(甚至仅仅是页游)。虽然索尼和微软都推出了次世代家用机,中国的游戏机禁令还解除了,但是市场看起来不容乐观。特别是掌游,被手游稀释了太多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我最近还心血来潮入了台3DS XL。现在玩的是一款音乐和美术都很漂亮的《勇气默示录》,竟然发现这样的日式RPG我也能乐在其中了。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那些童年被电子游戏的回忆充满的人们,也是幸运的。很理解那些近30岁还对《口袋妖怪》之类的乐此不疲的人,但我的童年里并没有这些。我很热爱那些创造性的劳动,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能力,其实比不过游戏。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参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