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见,杭州你好

10年前,我大学即将毕业时,得到了百度的offer。我其实从来没有想过来到北京,一心想的是去南方。

我那时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叫“产品经理”。这个词第一次听说还是在面试官口中,我问:“产品经理日常工作是做些什么呢?”然后面试官滔滔不绝讲了一通,很自豪的样子,我说:“我觉得很适合我!”然后我开始吐槽百度这儿难用,那儿不行,我说Google在哪些方面比百度好用……其实,我也没想一定要得到这份工作,只是表现出了一个互联网爱好者的一点见解和个性。

在我几乎要忘了我面试过百度这回事的时候,百度的HR来电话了,问我接受吗。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课堂上,走出了教室,来到走廊上,望着学校的景色喊出:“我接受!”

倒不是因为真的仰慕这家公司,或者是薪水而接受的——而是因为我被面试官打动了。在我问出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嘲讽我,还很有耐心、很自豪地解释。在我吐槽百度不好用,夸赞Google好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不自在,甚至还给了我offer。

我心想:跟这样聪明而谦逊的人一起工作,应该很开心吧?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年的面试官,后来成为了朋友。当年的导师、几个同事,后来我们一起还创业了。有的同事,虽然有不同的职业发展,但一直以来互相联络支持。我没有去读研究生,但毫无疑问,百度就像我的第二大学,收获堪比大学。

10年来,无论北京怎么变化,互联网这个行业怎么变化,百度这家公司怎么变化,我们都保有最初的那份,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时代,对这个行业,对自身,最朴素的好奇心。

刚来到北京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博客,叫《且把它乡作故乡》。其实当时已经在心里设下一个期限,就是10年后,我会再审视,我会不会留在这里。

IMG_20120129_090816.JPG

(2012年冬天,摄于飞往北京降落中的飞机上)

其实早在几年前,互联网上就掀起过一场关于“逃离北上广”的大讨论。而逃离的最热门目标,就是像深圳、杭州、成都这样的更宜居、房价更低,同时又有新兴产业的“新一线”城市。不过讽刺的是,没过多少年,深圳已经成为新的房价高不可攀的城市,杭州名声成了“内卷之城”……

在这些讨论热烈进行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有过波澜。在北京我拥有了自己的五环外老破小,小小的家也挺满足我的数码宅属性,生活其实也挺不错的。我还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我们一起生活,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挺开心的——唯一不满的就是北京的通勤距离和五环的荒芜了。

北京的拥挤、巨大往往是压力的来源;但北京的多样性、宽广却是安全感的来源。

一个人,只要在北京,有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就永远不愁没事情干。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它不会对你评头论足,只会看你会做什么。这种安心,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珍贵。

更不用说,北京的文化生活实属丰富,对于一个兴趣爱好广泛,身处异乡举目无亲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10年前我就是这样拖着一个小小的旅行箱,里面没有几样行李,从武汉来到北京的。10年后,我从北京来到了杭州,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旅行箱能装得下的行李了。我离开了北京,又没有完全离开,甚至我在寄走了好几大箱行李以后,北京的房子的功能仍然齐备。可见10年来,北京给我的回报颇丰。

像我这样的,在北京虽然已是幸运,但也并不是那么幸运。10年的“重新审视”期限就像立的一个flag,预知了未来一样。

要说房子,其实只是一笔经济账,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想要改善总是有办法的。要说户口,虽然没有北京户口确实会影响诸如生孩子之类的决策,但真要下定决心,也并不是全然的留在北京的阻碍。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离开的,是我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过敏

30岁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春、秋季节容易喷嚏连连,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以至于今年,不仅打喷嚏,还眼睛痒、流眼泪。最终十分影响睡眠,每天甚至只能睡四五个钟头,早上天没亮就被自己痒醒了。

这样的情况下,每年几乎有3个月的时间都是战斗力折损的状态,每天不能说是生不如死,但肯定是半死不活。尝试过辅舒良、开瑞坦,效果都有限,且副作用同样是让我云里雾里。这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后来去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检测,发现元凶就是媒体上报道的北京市内的绿化植物、北京周边的固沙植物们的花粉!跟医生确认了,最好的“疗法”,就是远离过敏原……

离开之前,我跟大学时最要好的、我的下铺L君一起爬了香山。那是我第一次爬香山,香山就在那里,但是以前我选择不爬。那天,我在山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告诉他:我受不了过敏了,我要走了。他看着我,百感交集的样子。

当然,说是被北京的植物打败了,也未免太没有脸面了。进化了几十万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智人怎么就被小小的植物花粉打败了呢?

应该说,决定来到杭州,也是一种“缘分”在推动我。

女朋友是杭州人,不过她回杭州的热情可能连我的一半都不到,像我们这样的游子是不想回故乡的啦!但杭州对我来有新鲜感,我对西湖、龙井、灵隐、西溪……这些风景都很喜爱。又觉得杭州是我妈的钱氏祖居地,说起来我也是1/4个祖上杭州人?总之,杭州在我的心中,已经是半个故乡了。

另一个缘分则是,一位在北京认识的前同事,认为他合作的一家杭州公司很适合我过来做一些事情。我本来是觉得,我因此过来杭州倒是不至于,但听起来挺适合合作的。就过来看了看、谈了谈,结果互相看得挺对眼,也挺谈得来的,事情也正是我想做的事情。没想到,现在,我就在杭州了,把自己给谈了进去。

如果没有我10年前接受百度的offer,去北京,入行,认识北京的这样一群同事、朋友,没有一起这样工作、创业……我今天也不会来到杭州,不会来到杭州这家公司。所以,北京更是我的缘分,昨天的缘分,今天的缘起。

在我的心里,我永远没有离开北京。在北京认识的所有小伙伴、大伙伴,肯定会是一辈子的朋友,说不定以后某天我们就在一起爬山、旅行、吃饭或者开会。

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说到的那样:

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你看,我必须要淡化被过敏打败,阐述为即使是过敏,也是缘分一般的推动力。)

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也能像今天这样回忆起十年带给我的馈赠、缘分——并且,由于上一个十年的收获,下一个十年理应更加多产,“充满生产力”。

微信图片_20211007203244.jpg

(2021年秋天,摄于飞往杭州降落中的飞机上)

人生就是一场远行,不知道终点的旅行才让人期待。10年前博客中提到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今天看来,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并非如此——故乡,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个,故乡是你寻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