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他乡作故乡

小时候读李白的故事,知道他是西域陇城出生,后来又随父迁往四川江油县,继而走出四川逍遥天下,最后到长安城里谋得一官半职。我就在想,那首《静夜思》里,李白所指的故乡究竟是西域呢,还是四川呢?印象中李白出了四川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可能就是四川人说的“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四年不认爹和娘”的典型。

某日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叫“故乡不过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作为一个即将开始北漂的人,我深有感触。

去年在深圳台实习的时候,做过一个有关深圳特区三十周年的特别系列报道,走访了很多三十年前来到深圳的人,现在他们都已经要么事业有成,要么儿女长成家庭安稳,要么也见证过这个城市的变革历史。在三十年前,深圳还是一个边境上的小渔村,什么都没有。而现在,它有许多把这里当做家乡的人。这就是所谓人类的故事的缩影,总是在迁徙,建设,再迁徙。

寒假在家里偶尔看到本县的电视台的一个宣传片,里面讲到本县发现了汉代的墓葬群,说明这儿在汉代就有人聚居了。这比我想象的本县的历史要长得多,如果是汉代的话,这儿是多么荒凉的一个地方啊。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可考的历史始于清初湖广填四川,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和重庆西部的当地人,大概都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是从两湖和两广地区来的。我想象着几百年前,他们从遥远的地方一路跋涉到这里,就地取材,建起了房屋和农田,养育起了子女……这就像游戏《文明》里的情景一般,这是史诗般的画面啊。

小镇上还来了几户三峡移民,他们来到本乡后,房屋风格,墓冢风格,种植的蔬菜植物都跟在他们故乡一样。有一户人家做的面条,质量和口感好过小镇上原本的商家,迅速大卖。他们常常感叹这里比他们那儿的条件差多了。而在小镇上的人们心目中,三峡地区的条件可比这儿差多了。

作为一个要去北漂的人,我不能不关心北京的种种关于“外来人口”的政策,“户口”两个字就像魔咒一样。有时自我解嘲,把自己当做地球公民,或者说我来自火星,其实掩盖不了失望。但我很理解,自古都是长安居,大不易,所以也不想抱怨什么。退一万步讲,如果我在京城碌碌无为,我有户口,我有房,我在京城一辈子,我结婚我生子,我把他们培养长大——或许这样过一辈子,倒也开心,但我没必要在京城过这样一辈子。这样过日子的城市,比京城更合适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可以过得更好。

于是,还是想象着祖先们的心态吧,既来之,则安之。几千年前,他们来到每一个荒凉的地方,他们砍柴,冶炼,耕地,畜牧……其实他们的难度更高。北京是hard模式中的hard模式吗?未必啊,拜这个现代文明所赐,我们的难度其实比祖先小。

倒不是说一定要把北京当做故乡了,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如果我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也就是创造了属于我身后的历史的故乡。千万年来,我们的祖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别说什么中国人安土重迁,更大的传统其实并非如此,故乡是什么?那只是祖先们流浪的最后一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