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五环内的人投出来的

村宴

一 五环内

有人说拼多多上市是假货和资本的合谋,对社会有害。也有人说,以商品质量批评拼多多是“五环内思维”,看不到五环外的现实需求。

很有意思的是,我恰好住在北京的五环外,但我的确不是拼多多的目标用户。我之所以住在五环外,也是因为我是从小镇和农村来到大城市的人,五环外的房价不是我这样的家庭能够轻松负担的。

其实不见得那些批评拼多多假货多的人就住在五环内,也不见得那些给拼多多叫好的人都住在五环外。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给拼多多投资的人,他们应该极少数来自于五环外,极少数来自于小镇和农村。我们知道,活跃于中国创投圈的人,学历和家境都不会太差,他们中间应该没有拼多多的目标用户——甚至他们的父母和亲戚里,拼多多的用户都极少。

但拼多多的投资价值是他们发现的。是的,正是“五环内思维”的人,他们投资了拼多多。有些舆论把批评拼多多的声音,嘲讽为”五环内思维“,是多么的不恰当。真正的五环内思维,反而看到的是拼多多的赚钱机会。

二 五环外

中国的内需拉动不起来,这个锅房地产可以背,大家都有共识。消费升级变消费降级,不变的是赚钱的机会,就跟股市看涨看跌都无所谓,资本都能赚钱一样。

为疫苗和毒奶粉感到愤怒的人,和理解拼多多、操心拼多多市值的人,肯定是同一拨人。

和自己有关的问题,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就是”接地气”的赚钱机会,“你有什么好批判的,羡慕人家赚到钱了吗?”。

也不敢批判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毕竟赚够了钱人家可以移民,就跟你的生活这个社会无关了。只是并不觉得这样的人是他们所标榜的“接地气”。

三 五块钱

好了,到这里已经说清了,批评拼多多的并不是“五环内思维”,最喜欢拼多多也未必是五环外的农村人了。

希望不要把伪善装成接地气。

我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周给我5元零花钱。小镇上的工薪阶层不算穷,但明显不富裕。服务小镇上的工薪阶层的小超市,自然也没什么高端商品。

说得不对,是连中端商品也没有。

作为小学生的我,兜里揣着妈妈给我的5块钱,在小超市里挑啊挑,可能挑了半个小时还没挑好。我要去分辨这些内容可疑的商品,无论是它的品牌名字,生产商,生产日期,配料表,我都要研究一番。

因为我买到过劣质商品,我需要把这5块钱花对地方。而超市老板特别烦我这样的顾客,况且还是个小学生,他百般嘲讽我,说我小屁孩瞎操心。还把这个当笑话讲给我妈妈听。

多年以后我回到小学初中时的小镇,小超市多了几个,康帅傅和八个核桃之类的商品却没有减少的样子。问题是,这些商品本身并不比正牌商品便宜多少,甚至更贵,八个核桃毕竟比六个核桃看起来厉害,不是么?

你说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内容肯定跟五环内的人不一样。说得没错,但作为农村出来的人,我确信他们的美好生活,肯定不是“小米新品”和“河南松下”能带来的。

四 小学生

我在农村做小学生的时候,好歹能自己挑一挑5块钱的商品避免踩坑。

毕竟我在农村做小学生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兜里的5块钱不能轻易给超市老板赚了去,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我讨厌的是那个老板,一边嘲笑着我这个挑剔的5块钱小学生客户,一边跟我妈妈说“你儿子买个5块钱的东西都这么挑,有必要吗?“

相信拼多多上,北京五环内外的用户觉得便宜的商品,拼多多的主体用户并不会觉得真的很便宜,几十几百元已经算不上便宜,只是比几千上万元便宜而已。

除了王兴告诉大家的4%本科以上人口,还应该知道,88%小学文化以上人口,61%初中文化以上人口。

希望拼多多有朝一日能够通过消费服务,真正帮助到12%的小学文化以下人口,和39%的初中文化以下人口。

他们已经是被降级的消费者,就不麻烦城里人再去降(收)级(割)一把了。